Found 5 matching results
(CN → US)
HS Code | Official Doc | Tariff Rate | Origin | Destination | Effective Date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3824830000 | Doc | 60.0% | CN | US | 2025-05-12 |
3824830000 | Doc | 60.0% | CN | US | 2025-05-12 |
3907690050 | Doc | 61.5% | CN | US | 2025-05-12 |
3907690010 | Doc | 61.5% | CN | US | 2025-05-12 |
3906905000 | Doc | 59.2% | CN | US | 2025-05-12 |
根据您提供的产品名称“三溴丙烯酸酯阻燃剂”,结合HS编码分类信息,以下是详细的海关归类及关税说明:
✅ HS CODE: 3824830000
🔍 产品归类说明:
- 三溴丙烯酸酯阻燃剂属于化学工业或相关工业的制品,含有三溴丙烯酸酯,符合HS编码 3824.83 的描述。
- 该编码适用于含溴的阻燃剂,属于化学制品类别。
📊 关税明细(截至2025年4月2日):
- 基础关税:5.0%
- 加征关税:25.0%
- 2025年4月2日后加征关税:30.0%
- 总税率:60.0%
⏰ 特别提醒(时间敏感政策):
- 2025年4月2日后,加征关税将从25%提升至30%,请务必注意时间节点,提前做好成本核算。
📌 重要建议:
- 确认产品成分:确保产品中确实含有“三溴丙烯酸酯”,避免归类错误。
- 核实产品用途:若用于特定行业(如电子、塑料加工等),可能涉及额外的行业监管要求。
- 检查是否需要特殊认证:如REACH、RoHS等环保或安全认证,可能影响通关流程。
- 关注政策变动:2025年4月2日后关税调整,建议提前规划进口时间。
📌 其他可能的HS编码(仅供参考):
HS CODE | 产品描述 | 总税率 | 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
3907690050 | 丙烯酸树脂阻燃剂(聚合物形态) | 61.5% | 适用于丙烯酸聚合物形式的阻燃剂 |
3907690010 | 丙烯酸树脂阻燃剂(特定形式) | 61.5% | 与3907.69.00.50类似,但分类更细 |
3906905000 | 丙烯酸树脂原初形态 | 59.2% | 适用于丙烯酸树脂的原始形态,税率略低 |
📌 总结建议:
- 首选HS CODE:3824830000,适用于“三溴丙烯酸酯阻燃剂”。
- 若产品为丙烯酸树脂形式,需进一步确认是否为聚合物或原初形态,再选择对应编码。
- 建议提前与报关行或专业机构确认产品归类,以避免因归类错误导致的滞留或罚款。
如需进一步协助,可提供产品详细成分、用途及包装形式,以便更精准归类。 根据您提供的产品名称“三溴丙烯酸酯阻燃剂”,结合HS编码分类信息,以下是详细的海关归类及关税说明:
✅ HS CODE: 3824830000
🔍 产品归类说明:
- 三溴丙烯酸酯阻燃剂属于化学工业或相关工业的制品,含有三溴丙烯酸酯,符合HS编码 3824.83 的描述。
- 该编码适用于含溴的阻燃剂,属于化学制品类别。
📊 关税明细(截至2025年4月2日):
- 基础关税:5.0%
- 加征关税:25.0%
- 2025年4月2日后加征关税:30.0%
- 总税率:60.0%
⏰ 特别提醒(时间敏感政策):
- 2025年4月2日后,加征关税将从25%提升至30%,请务必注意时间节点,提前做好成本核算。
📌 重要建议:
- 确认产品成分:确保产品中确实含有“三溴丙烯酸酯”,避免归类错误。
- 核实产品用途:若用于特定行业(如电子、塑料加工等),可能涉及额外的行业监管要求。
- 检查是否需要特殊认证:如REACH、RoHS等环保或安全认证,可能影响通关流程。
- 关注政策变动:2025年4月2日后关税调整,建议提前规划进口时间。
📌 其他可能的HS编码(仅供参考):
HS CODE | 产品描述 | 总税率 | 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
3907690050 | 丙烯酸树脂阻燃剂(聚合物形态) | 61.5% | 适用于丙烯酸聚合物形式的阻燃剂 |
3907690010 | 丙烯酸树脂阻燃剂(特定形式) | 61.5% | 与3907.69.00.50类似,但分类更细 |
3906905000 | 丙烯酸树脂原初形态 | 59.2% | 适用于丙烯酸树脂的原始形态,税率略低 |
📌 总结建议:
- 首选HS CODE:3824830000,适用于“三溴丙烯酸酯阻燃剂”。
- 若产品为丙烯酸树脂形式,需进一步确认是否为聚合物或原初形态,再选择对应编码。
- 建议提前与报关行或专业机构确认产品归类,以避免因归类错误导致的滞留或罚款。
如需进一步协助,可提供产品详细成分、用途及包装形式,以便更精准归类。